All Israel

光明节和圣诞节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以圣诞树为背景的光明节灯台(照片:Shutterstock)

犹太节日光明节从基斯列夫月的25日开始,今年恰好与12月25日重合。光明节的标志性象征是九枝灯台(严格来说是八个灯枝,再加上用来点亮其他灯的“仆人灯”)。光明节是一个在一年中最黑暗时刻带来光明的节日。

光明节(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奉献”)有时被误认为是犹太版的圣诞节,但光明节的故事发生在耶稣诞生前的150多年。尽管如此,两个故事之间还是有一些联系。今年,光明节与圣诞节恰好重合,这是一个探索这两者共同点的好机会。

奉献神殿

这本马卡比书伪经书讲述希腊人如何征服以色列土地,以及一个邪恶的统治者安条克四世如何禁止犹太人践行信仰。希腊的偶像被安置在圣殿中,甚至在祭坛上宰杀猪肉。最后一根稻草是犹太长老被迫吃猪肉。于是,犹太反抗者(即马卡比家族)起来反抗希腊人,尽管面临巨大困难,他们最终取得胜利。重新夺回圣殿,清除所有偶像,并将其重新奉献给以色列的神,因此得名“光明节”。但在这个故事中并没有提到神奇的油。

另一方面,塔木德则没有提到军事英雄主义,它从讲述安息日点燃蜡烛开始,突然转到解释光明节蜡烛的来源。塔木德·安息日篇21b中记载一个奇迹,讲述马卡比在重新奉献圣殿后,需要重新点燃圣殿的七支灯台(即圣殿灯台)。他们只找到足够的圣油来点燃灯台一天,但制作新的仪式纯净油需要七天时间。

虽然这看似是灾难,但奇迹发生了,故事称,油不仅仅点燃一天或两天,而是持续整整八天,直到更多的油可以制作出来。

神与我们同在

智者们指出,八天灯台奇迹与八天住棚节(Sukkot)的节庆之间有着联系。住棚节象征着神与祂的子民同在,他们在沙漠中共同旅行的时刻。精通圣经的人甚至会注意到光明节与哈该书以及以斯拉时代圣殿的落成典礼有着明显的联系,而圣殿的落成典礼也以住棚节庆祝活动为标志。

尽管哈该书成书的时间大约比光明节事件早了350年,但这本简短的书信讨论以色列在流亡时期后,圣殿重建后的洁净和奉献问题。

先知敦促民众优先考虑上帝的殿宇建设,而非个人的房屋,并处理圣洁与污秽的问题。在第二章中,哈该三次提到希伯来历中的一个特定日期:基斯列夫月的24日(见第10、18和20节)。由于光明节的第一支蜡烛是在基斯列夫月24日的日落时点燃,显然这一日期具有特别的意义。神的殿宇奉献、基斯列夫月的日期,以及与住棚节重合的欢乐奉献,都在马卡比的故事中得到清晰的体现。

「他们在基斯列夫月的二十五日重新奉献圣殿,正是圣殿曾被外邦人亵渎的同一天。欢乐的庆典持续八天,像住棚节一样,人民记得不久前,他们曾在住棚节期间像野兽一样在山中漂泊,住在洞穴里。但现在,他们手持绿棕榈枝和用常春藤装饰的棍子,绕着圣殿游行,唱着感恩的赞美歌,感谢那位使圣殿得以净化的神。所有人都一致同意,每年全体犹太人应当庆祝这个节日。」(马卡比二书10:5-8)

世界的光

耶路撒冷的圣殿是神在地上的居所,而殿中的金灯台象征着神的同在。在圣殿从希腊人手中被收复并重新奉献后的约160年,诞生了圣诞节的故事:耶稣(以马内利,意为“神与我们同在”)的降生。约翰在他的福音书第一章中这样描述耶稣的到来:「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从父而来的独生子的荣光,充满了恩典和真理。」(约翰福音1:14)

光明节传递的信息是:神的居所应被奉献为圣洁,且灯光需要持续照耀,以驱散黑暗。如今,神亲自降临到我们中间。约翰写道:「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能胜过光。」(约翰福音1:5)

耶稣超越金灯台的象征意义,宣告自己是“世界的光”(约翰福音8:12)。光赋予生命,并且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正如任何黑暗中的植物所能证明的一样。约翰,这位在福音书中强调圣经节期的使徒,多次提到光的主题。他在约翰福音第一章中反复称耶稣为“光”。耶稣是真正的光,犹如在黑暗中发光的圣殿金烛台。

在约翰福音10:22中记载了耶稣在圣殿中庆祝光明节

在第二圣殿被毁不久之前,耶稣受难、复活并升天,并差遣圣灵降临,居住在每一个信徒的生命中。他的牺牲洁净我们的罪,而他的圣灵如今住在我们里面 – 我们自己便成为神的圣殿。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持神的殿纯洁和圣洁。

保罗问道:「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 」(哥林多前书6:19)他提醒我们:「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哥林多前书6:20)随后他又问:「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做他们的神,他们要做我的子民。”」(哥林多后书6:16)

热爱耶稣的人们可以在这个十二月双倍欢庆!当我们欢欣鼓舞地庆祝耶稣,作为仆人之光,降临在我们中间时,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生命的殿堂重新奉献给祂。愿每一颗心都为祂腾出空间。

Jo Elizabeth has a great interest in politic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studying Social Policy for her first degree and gaining a Masters in Jewish Philosophy from Haifa University, but she loves to write about the Bible and its primary subject, the God of Israel. As a writer, Jo spends her time between the UK and Jerusalem, Israel.

Chinese Subscribe Now
All Israel
接收来自《全以色列新闻》的最新新闻和更新
    Latest Stories